时间:2024-11-11 智慧农业
为什么要出台《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
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智慧农业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强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是在农业农村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二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农业生产效率仅为非农产业的1/4左右,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亟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以智能化来实现精准化,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三是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当前,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各国都在抢占制高点。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我国无论是关键技术装备还是应用的广度、深度,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加力推动智慧农业赶上来,努力搭上信息化这辆快车,加速农业强国建设进程。
下一步推进智慧农业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具体目标? 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一是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分别从主要作物种植、设施种植、畜牧养殖、渔业生产、育制种以及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农村管理服务等7个方面,分类指导智慧农业建设。重点是围绕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大力探索推广节本增产增效和重大自然灾害、病虫害预警防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加快提升农业农村部门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水平。
二是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包括加快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3个方面。其中,智慧农业引领区重点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建设,通过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用好各类支持措施,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探索形成区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三是有序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包括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数据要素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3个方面。重点是加快制修订一批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建立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和交易制度,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一是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是“一平台”、“一张图”、“一模型”,即通过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一批基础模型算法,强化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底座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二是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重点是“提单产”、“育农场”、“延链条”,即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三是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重点是“一省”、“一模式”,支持浙江省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探索推广智慧农场技术模式。
如何确保《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量支撑,强化总体设计和统筹布局,协同推进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落实。细化工作举措,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组建智慧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已有项目和政策向智慧农业倾斜力度,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对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多种资金渠道,谋划实施智慧农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支持将智慧农业项目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投资等有序参与智慧农业建设。
三是做好宣传交流。及时总结宣传智慧农业的典型经验和先行先试创新做法,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努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智慧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智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
河南锐利特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豫ICP备14002834号-1